禅与电动车维修艺术

最近读了《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这是一篇读后感。

刘擎老师的这本书看标题会觉得有点枯燥,但其实是一本通俗且有趣又不失严谨的现代思想入门读物。围绕对现代性的思考,书中涵盖了从尼采到弗洛伊德、从阿伦特到马尔库塞等一系列有代表性的哲学家或者称为思想家的种种观点。可能一提到“哲学家”我们会联想到了古希腊哲学还有德国的古典哲学,这些其实都不在这本书的论述范围,所谓“现代思想”,还是比较贴近我们现代社会的,读者也比较容易根据生活经验产生代入感,所以,作为生活在现代的一个都市上班族(可能恰恰就是马尔库塞认为的单面人),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心中不免产生一些感想。

正如书中所说,“现代(modern)”一词总给人一种进步的感觉,显而易见的,空调很舒适、高铁很快速、洗碗机很方便,现代生活因为科技变得越来越便利,相比古代,我相信很多人要是生病第一选择也是去医院(而且最好是三甲医院)而不是去找神婆了。但是,恰恰就是这样一种在普通人看来似乎是完美的“现代”,需要我们认真反思。为什么要反思呢?现代化有什么不好的呢?这倒并不是说过度发展科技导致AI产生自主意识对人类产生威胁或者是《生化危机》系列那档子事,现代性的问题要来得更佳平淡且普遍。这里引用一下书中提到的德国思想家马克思·韦伯代表性的“祛媚(disenchantment)”观点,他认为伴随着现代化而来的是理性化,人对自己和世界的认识越来越客观,不再具有神性和灵性。生活在现代的我们知道了人死不能复生,点石不能成金,地球不在乌龟的背上,彩虹不过就是日光的反射。而跟理性相对的是感性(或者用《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中的话来说,是与古典主义相对的浪漫主义),人性、感情、灵魂这类都是与理性化背道而驰的,而这些恰恰就是人感受美、感受爱、感受生活所必需的,举几个极端的例子,对于纯粹理性化的人而言,吃饭只能被称为进食,只是为了补充身体所需能量,无所谓酸甜苦辣咸,也享受不到美食带来的快感了;撸猫恐怕也只是用手在小型猫科动物头、颈、背各个部位进行物理摩擦而已,猫也就不再可爱了。在这个意义上,现代人在享受理性化带来的物质上的便利性的同时,在精神上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这种“清澈之后的荒凉”就是现代人的精神危机。

从韦伯的思想中可以发现,现代性中的理性化会让人失去个性甚至人性,这跟马尔库塞的“单面人”(又称“单向度的人”)理论可以说是一致的,在发达的工业社会中,人会越来越趋于一致,而且就现在而言,作为高度发达的理性的现代工具的一种,推荐算法导致的信息茧房又使得这种一致性变本加厉。说到马尔库塞,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有关“人的异化”的思想跟青年马克思的“劳动异化”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青年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这句话看似反直觉,但马克思的意思其实是说人在劳动中才是在发挥“人的机能”,吃喝拉撒都只是“动物机能”,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把人当作机器的零件,人发挥着人的机能但却只觉得自己像动物,反而在发挥动物机能(吃喝拉撒)的时候却感觉自己像个人(这个想法真是振聋发聩啊,谁还没有个带薪如厕的时候呢?)。虽然异化的劳动让人活得像条狗,但是往好了想,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要工作,那也是你自愿的啊,起码人的自由得到了保障,你完全可以选择躺平啊。不幸的是,现代生活中典型的工作、生产、消费的循环使这样的幻想破灭了,书中举了一个特别生动的例子:白领熬夜加班皮肤不好,所以加班买护肤品,护肤品又很贵,只能加更多的班,赚更多的钱。每一个环节都是自由自愿的,但最终却陷入了被奴役的处境。

造成劳动异化的原因可以归结为现代性,或者更准确的说是韦伯提出的现代性中的“工具理性”,它的意思是通过精确计算功利的方法最有效达到目的的理性,比如说我们找工作都喜欢找钱多事少离家近的,早上上班总希望以最短的时间、花最少的钱到达公司等等,这对于现代人来可以说是共识,但有时候这样的共识会存在过度泛化的问题,尤其是涉及到“价值判断”。书中与“价值判断”成对出现的是“事实判断”,事实判断的标准往往是公认的甚至可量化的,比如说你是谁、你在哪这类,而价值判断往往是更偏主观的,比如说你要去哪、保大还是保小这类。可见,价值判断是没有一个固定标准的,当然作为一个经济、理性的现代人,我们都希望自己作出正确的选择,但有时候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也没有对错,即使有你可能也不知道,这种空虚的不确定性,让我们很容易被焦虑和无意义感所困扰。让人上瘾的信息流产品(只被动接受而不进行主动判断)、以及看似销售火爆的网红产品(既然大家都选那大概率准没错)可能就是大家为了缓解这样的精神危机所做的尝试。还有个很直观的现象,现在网上的美女“长得”越来越像了,表层的原因当然是妆容还有相机参数的同质化,但更深层的我认为可能是主观的审美活动正在客观化或者说理性化。让我对审美理性化趋势这种观点深信不移的还有最近“三只松鼠”广告模特的“辱华”事件(更早的还有艺术家陈漫的Dior摄影作品“辱华”事件),因为广告上模特的“眯眯眼”造型,网友指责其辱华,这里的指责其实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认为广告上的人物是丑的(至少不够美),第二层才是引申出来的辱华,这里只关注第一层意思。那么,“白皮肤、高个子、大眼睛”已经成了美的唯一标准了吗?

对主观行为比如说审美的客观化倾向其实也透露出了现代化过程中价值多元的消亡,可能这就是为什么美女都开始“长”一样了,进而这导致了很多人的外貌焦虑。除了对个人的影响,价值多元的消亡对社会也是有很大影响的。前面提到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让人活得像机器(不好听一点是动物),机器即是理性的化身,它精准稳定,具有很高的可预测性,效率高,执行力强,从而保证了了工业快速发展、社会稳定运作。但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机器无法进行主观的价值判断,现代社会崇尚工具理性的直接后果就是社会制度的官僚化。一个典型的例子就发生在最近,西安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在城市扩散,对各个辖区采取了精细化、规范化的封闭式管理,各行业的工作人员包括保安、医生护士都纪律严明、各尽其责,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但问题就在于过于这种制度的官僚化,让多名孕妇及危重病人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由此引发了舆论的谴责。

更进一步地,可能有人会认为管它几元价值,只要自己不落在吃亏的少数就好了,那么这里就涉及书中谈到的正义的概念了,我是白人而且我也永远不会变成黑人,我为什么要为黑人说话,我是男人我也永远不会变成女人,我为什么要为女人争取权利。针对正义、自由、平等的讨论,书中也介绍了几位思想家的观点,其中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是约翰·罗尔斯提出的“无知之幕”,它是一个思想实验,简单来说就是把人类社会比做一出舞台剧,所有人首先要在幕后达成一份契约,幕布拉开后需要共同遵守,而幕布的意义在于大家都不知道之后自己的角色(相当于重新投胎)。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大概率不会赞成奴隶制,因为万一拉开幕布你刚好是个奴隶呢?同样地,你很可能会主张关怀老弱病残,尊重少数族裔。这就是由无知之幕揭示的正义。

总的来说,这本书里有很多发人深省的思考,而且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现代人,体会也更加深切,就像那句诗:初闻不知曲中意,再闻……小丑竟是我自己。